1. 首页
  2. 国际教育
  3. >

国际教育低龄化,国际教育低龄化发展趋势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际教育低龄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国际教育低龄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际游学是不是研学?

国际教育低龄化,国际教育低龄化发展趋势

游学,又称研学,是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游学引导青年学生,到人类不同文明的文化环境中去探访、并沉浸其中,通过亲自体验、学习和理解非母语或非本地的文化历史传统,开拓视野,提高语言能力,受到家长欢迎。调查发现,欧美游学两周费用一般在3万元左右,并不只是高端群体的“特权”,并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但游学市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家长在选择时并没有太多可参考标准。

英国的小学生都学习什么课程呢?

英国的小学课程非常广阔,希望小孩在年幼的时候接触到不同的知识领域,让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除了最重要的英语和数学外,他们还会有科学,设计与科技,历史,地理,美术及设计,音乐,体育,还有宗教教育。

低龄留学成趋势,留学是否能拉大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

我说说美国留学吧。

图片为高中教室(一)

第一,美国初中高中课程设置可以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

美国的课程学习和国内不同,国内是7、8年级全部学一样的教材,美国初中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把课程难度分为3个等级:普通班、重点班和超级班,超级班的学生在8年级就已经学习9年级的课程了,这样的话将来这一批学生进入高中后、可以在高中阶段学习大学预科课程。

高中课程和初中一样,也分为普通、荣誉和AP。普通课程4学分、荣誉和AP5学分,学分越高越容易申请好大学。低龄留学来得越早、越容易适应,特别是中国学生数理化好、又勤奋学习,很容易进入到超级班,或是在高中很早就可以修AP课程(大学预科),这种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拉开了与同龄人的差距。

图片为高中教室(二)

第二,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多参与社会服务。

前一段,我在儿子做义工的中文学校,认识了一位去年来自北京的女孩,现在上12年级,和我儿子一个高中。她对我说,阿姨,我是去年来的,过去一年我只顾着适应学习和参加SAT考试了,义工只做了学校要求的最低时限,你儿子现在才9年级义工坚持的这么好,我也想做好义工啊就是没有时间了。

为什么这么说?在过去,美国教育极其强调个人成就和个人贡献,而未来,关心他人、关心社区、关心公益将被置于个人成就之上成为美国大学新的录取标准之一。所以,美国社会似乎有一种共识:义工不仅仅能赢得社会尊重,更重要的是保持正能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这种氛围下,大学招生官和学生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认知,志愿者活动在学生的履历背景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希望申请名校的学生。

图片为高中教室(三)

第三,美国高中的启发式教育。

与我国中学实行的填鸭式教育不同,美国中学教育采用启发式教育。任何课程都要求学生自己去发掘、编排资料、撰写报告。课堂上有很多发问、讨论的机会,这与国内的教育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美国高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够独立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人,并为申请大学做好准备,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辨能力。美国高中与美国大学完全接轨,这就造成了低龄留学的增多、教育方式也拉大了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

当然,低龄留学也有一些弊端,因人而异。

孩子的教育对于家庭和父母来说任重道远,分析利弊、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最有利于孩子进步和发展的决定!

要说基础教育,中国比很多西方国家都扎实!西方国家的高中生立志当清洁工,并不违和,可中国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要当清洁工?

中国的基础教育,虽然负担重,但不至于算个两位数加法都要依赖计算机。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有免费公立教育,也有精英教育。公立教育的确便宜,孩子基本处于放养状态,没啥作业,课堂知识密度也不高。我看着那些放羊的高中初中生,心想:要是父母在不管教管教,这孩子就废了!但精英教育就完全不同了,初中就会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贵族学校和好的私立学校,高中就有机会去大企业实习,在进入大学选择就读专业之前,就在实际岗位上了解和体验从事某个职业的真实感受。

从贵族教育和优秀的私立教育来看,西方国家的确做得非常棒。可惜的是,这种学校,对当人来说都非常贵,对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更是难以负担。大部分家庭把孩子送到海外,所选的学校其实很一般,甚至在留学中介的操纵下,所谓的留学,就是把中国学校,换到国外。同班同学全是中国人,寝室全是中国人,吃喝玩乐全和一起出来留学的中国孩子在一起。至于是否能学好外语?课堂上老师是不会施压的,又缺少父母的监督。

所以,那么早就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除非是特别有钱,到货真价实的好学校就读,否则就是坑了孩子扎实的基础教育。

如果只是为了增长孩子的见识和眼界,夏令营就很好了。那么小出来留学,真的会让孩子进入中文水平有限,基本不懂中国文化,外语又勉强够用的尴尬境地。

有可能是差别,不一定是差距。

小木筏我还是分点简要说吧:

1. 特别小的孩子出国留学,除非有父母的长期陪伴,共同成长,否则不一定能像国内有的孩子那样好好地长大(虽然不见得你觉得有多好)。小的时候承受过多的压力、在一种文化还没好好吸收的时候又受到其它文化的冲击不一定是好事,容易长成香蕉孩子。

2. 如果没找到靠谱的人和方式,经常看到国内原本能读还不错的学校的孩子,去了国外读个明显不怎么样的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氛围都不行,属于得不偿失。

3. 高中开始,个人认为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来确定要不要出国。有的孩子会特别适合,出去之后如鱼得水;有的孩子仍然会非常不适应。

4. 大学是国外教育明显比国内总体有优势的阶段,有条件的家庭都可以考虑。研究生也是高等教育阶段国外目前有优势的。

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要去读的阶段,提前1-3年甚至更久做准备,在准备过程中不断确定细化的方向,慢慢就找对了。

我有一次从达拉斯转机回国,在候机的时候身边坐了一个看起来很成熟的小孩,十三四岁的样子,还没有发育,可是他安静的独自坐在那里,看着一本书,我对他有点好奇,因为他是一个机场工作人员带来坐下的,并且叮嘱他待会会叫他登记。

我就问他在这上学吗?

他说他刚上初一来美国上学的,现在是第二年,第一次回国。

我赞叹了一声,我想到我初一的时候,冬天上学的时候还打着火把玩耍,火车都没见过更别提飞机,县城都没去过几次更别提到美国,可是他小小年纪就一个人跨越太平洋,气质沉稳,手上拿着英文书看着,心中不由的羡慕起他的经历。

我觉得起码在这个年龄段,他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大,长大后个人的发展大几率会高于别人。当然我说的是几率,有些个人际遇和个人心智发展谁能说清呢

始终,我认为脱离中国的国际教育算不上国际。与此同时,低龄化留学,很容易让学生有身份认知缺失,中不中,洋不洋。

语言上当然有优势,但对于我很多学生来说,只有努力学习,语言不见得有太大差距。

美国以前很强调美国化,但现在也改变了,反而强调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所以,总体来说,我不认为低龄化留学与后留学者有太大差距。


留学之所以会拉大一些学生的差距,我觉得是因为给了愿意学习,愿意独立自主的孩子一个更大的空间。他们能够在陌生的地方迅速适应环境,能够适应压力,结交朋友,也可以学到更多想学的知识。

从业七年,我对曾经有一个赴美的学生印象深刻。该生父母离异,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经商,家庭条件优渥。从初中开始便去美国读书,但是过程不尽如人意。最主要表现就是他几乎每年都要求一次转学,有时是因为逃课过于频繁,觉得受不了课业压力,有时竟然就因为气候条件不喜欢,读了一两周又要求转学。这样的孩子,首先在家庭上存在很大缺失,平时又得不到关爱,所以导致有些厌学,有些叛逆,并不想以一个正面的态度去面对学习,甚至面对人生。所以在他初中读完之后想继续申请高中,我们当时也是很头疼的。因为他几乎不能好好完成其中一个学校的学期成绩,很难拿出一份完整的成绩单,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无甚联系,后来不知道他具体如何发展了。

正面情况的学生也有很多。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就能明显看出他们比国内的孩子享受到了更多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和兴趣爱好上的自由。不用面对高考的压力,他们可以更明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和专业,体验更多的课外活动。他们也比同龄的孩子更早地体验到了如何适应异国的学习环境,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英语也似乎成为了他们的真正第二外语。举一个前年的学生例子,他本身高中在学校成绩也是不错的,但是中国孩子在申请大学时,没有美高孩子有竞争力,所以他虽然当时去的学校还不错,但并不是他的最理想学校。后来读完大一他就开始自己研究转学的事,其间他的妈妈有些细节问题不太清楚联系我,我才知道他在转学。然后看了他的新成绩,SAT比高中时又高了许多,接近满分了,而且大学的各科成绩也都特别好,他们那个学校的老师也很愿意帮他做推荐,申请很好的学校。他的妈妈特别开心,说感觉他换了环境,明显成长了很多。许多她觉得自己儿子不会去做的事,他都做了,而且还做的不错。

其实不管是否出去留学,主要还是看孩子自己本身对自己什么定位,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追求。有条件孩子又愿意的情况下,让孩子出去多开阔眼界也没什么不好。即使有的家庭资金不那么充足,选择个暑期班或者一两周的体验课去国外学校体验一下也是不错的体验。人生重在阅历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际教育低龄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际教育低龄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