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事业单位利润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事业单位利润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事业单位有利润表吗?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是收入支出决算表,这样的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是还有一部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他们按照财政局要求使用企业会计制度,其运作也类似企业,他们就是使用利润表。
这两个表是不一样的。事业单位中净利润怎么计算?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NetProfit)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以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25%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指标有哪些?
经济效益指标是指由企业按照工效挂钩办法规定,与企业工资总额挂钩的经济指标。 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多方面的内容和环节构成,所以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因此,为了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从多角度进行考核,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指标即指标体系进行全面、准确的衡量与评价。具体指标主要有:
①产品销售率。它可以反映产品生产已实现销售的程度。
②资金利税率。它可以反映企业资金运用的经济效益。
③成本利润率。它可以反映单位生产投入所带来的利润额,即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
④净产值率。它可以反映企业物化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
⑤全员劳动生产率。它可以反映活劳动的使用效益。
⑥流动资金周转率。它可以反映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 除上述六项主要指标外,衡量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还有单位产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量、单位产品生产设备消耗量、投资回收期等。
事业单位经营利润收入是否上缴国库?
事业单位的经营利润收入是否上缴国库,要根据财政管理部门的规定来办理。原则上,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的利润收入,要全额上缴国库;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要部分上缴经营利润收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的利润收入应该全部留给事业单位,另有规定的除外。
单位余额表怎么看?
期初余额和当前余额一样,说明往来帐余额还和上期一样;
应收款项,借方发生额说明是应收的款;
贷方发生额说明是已经还的款;
余额在借方,说明目前为止对方还欠你的钱;
贷方余额说明你欠对方的钱,或者你欠对方发票;
应付款项,借方发生额说明对方已经还你的钱;
贷方发生额说明你欠别人的钱;
余额在借方说明你付钱付多了别人欠你的,或者别人欠你发票;
余额在贷方说明你欠别人钱。
期初余额(
期初余额(opening balance),是指期初已存在的账户余额。期初余额以上期期末余额为基础,反映了以前期间的交易和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的结果。期初已存在的账户余额是由上期结转至本期的金额,或是上期期末余额调整后的金额。通常,期初余额是上期账户结转至本期账户的余额,在数额上与相应账户的上期期末余额相等。但是,由于受上期期后事项、会计政策变更、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等诸因素的影响,上期期末余额结转至本期时,有时需经过调整或重新表述。
期初余额反映了以前期间的交易和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的结果。期初余额应以客观存在的经济业务为根据,是被审计单位按照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对以前会计期间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处理后的结果。期初余额与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相联系。广义地讲,注册会计师无论是首次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还是执行连续审计业务,都会涉及期初余额审计。但在连续审计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在当期审计中通常只需关注被审计单位经审计的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正确结转至本期,或者是否在适当的情况下已作出调整或重新表述,很少需要再实施其他专门的审计程序。
余额表是根据分户账当日最后的余额而编制的专用统计表,即是一种分户账当日余额的统计性报表,用来核对分户账余额与总账余额是否相符的工具。也可作为计算利息的依据。作用:总账与分户账余额和计算利息。分类:余额表包括计息余额表和一般余额表两种。
计息余额表适用于计息科目,一般单位的存、贷款业务凡用甲种账户记载的,均可使用计息余额表计息。一般余额表不适用于计息科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事业单位利润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事业单位利润表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