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理学
  3. >

我国心理学教育方针,我国心理学教育方针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国心理学教育方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我国心理学教育方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全面育人理念?

全面育人,指的是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心理学教育方针,我国心理学教育方针是什么

要做到全面育人就必须发挥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主导作用,辅导员的思想引领骨干作用,以及其他管理服务人员的配合支撑作用,每位教职员工找准自身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中的准确定位。

要求把教育学生作为自己岗位职责内的首要任务,“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做教育事”,让育人不再是“曲高和寡”,不再各自为战,形成“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学生培养教育新常态。

是以人为本、人学定教——全面、和谐的发展观。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一理念体现了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也是当代教育中心根本变化的结果。回顾20世纪100年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的中心正从“学科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全人发展转变。这一转变的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观核心?

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积极倡导人的潜能的实现。

另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表现、情感与主体性接纳。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创造出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

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

1、教育的使命是促进和保障学生的成长。

2、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是充分相信学生对成长的渴望和学生潜在的发展才智。

3、教育必须承认学生生活的目的意义,保障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

4、问题及其解决是教育的起点及过程。

5、探究是教育的主要方式。

6、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体验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7、学校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和社会,也是未来和谐社会的摇篮。

8、教育的过程既是获取的过程,也是付出的过程。

9、学生应该走向社会,社会应该走向学校。

10、学校的重要功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开发程序,并指导学生依据程序开展学习活动。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进时间轴?

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

(一)解放前

在20世纪20年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就被介绍到中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是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这本书记载了他用日记法对他儿子进行了出生头三年的追踪观察的结果。

儿童心理测验研究引进我国也是较早的。1921年出版了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验法》,对智力测验作了详细的介绍。1924年陆志韦等修订《比纳---西蒙智力测验》。

20世纪30年代,肖孝嵘《实验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孙国华的《初生儿的行为研究》。

(二)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大致经历了五次变迁:

1、恢复改造时期(1949---1958)

学习苏联的阶段,儿童心理学教材多译自苏联的教本。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在儿童心理学中有较大反映。当时也有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的一些探究性研究,如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实验研究、词在儿童概括认识中的作用、儿童方位知觉的实验研究以及入学年龄的研究。对解放前我国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影响很大的美国实用主义者杜威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批判。

2、批判挫折时期(1958---1959)

学习和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势头受到严重的挫折。当时在心理学界进行的一次批判运动,完全否定解放以来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成就,而且对学术问题采取了违反“双百方针”的方式,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3、初步繁荣时期(1959---1966)

“大批判”后的转折时期。60年代初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一个繁荣时期。第一,在60年代初期的五六年中,仅仅举行过的第二次心理学代表大会(1960)、第一届教育心理学术年会(1962)、心理学会第一届年会(1963)上提出的儿童心理学论文就达到百篇以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国心理学教育方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国心理学教育方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