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理学
  3. >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思维导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心理学中条件控制最严格的?

在教育心理学中,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方法是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和改变变量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教育心理学中,实验法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学习、教学、行为矫正等方面的心理现象。但是,实验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实验情境与现实情境的差异、实验参与者数量有限等。因此,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研究方法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思维导图

教育心理学问卷法是第几章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问卷法一般是教育心理学相关的书籍中的一部分内容,具体在哪一章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作者而有所不同。通常,问卷法会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章节中进行详细介绍和讨论。我建议你参考具体的教材来查找相关内容。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问卷法的内容是属于第一章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内容,问卷法是指调查问卷法,是围绕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从而获得一手资料,为研究的问题提供基础的方法,也是其他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人格心理学有关动机的理论有哪些?

心理学中八种关于动机的理论

1、动机的理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

1、本能概念:个体生而具有的,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

2、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2.1生的本能: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用力比多这个词来概括一系列行为和动机现象。如饮食、性、自爱、他爱等个人所从事的任何愉快的活动。

2.2死的本能:萨那托斯(thanatos),像仇恨、侵犯和自杀等都是死的本能。

3、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比作冰山,露出水面的小部分为意识领域,水面下的大部分为无意识领域。这个无意识的大部分是冲动、被压抑的愿望和情感。

4、弗洛伊德采用自由联想、释梦等方法来揭示无意识的动机过程。

(2)动机的驱力理论

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

1、1918年,伍德沃斯在《动力心理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内驱力概念。

1、赫尔: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

2.1原始性内驱力,同生物需要状态相伴随,并与有机体的生存有密切的联系。

2.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景而言,后天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驱力。

(3)动机的强化理论

1、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

1.1正强化,积极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映概论增加。3.3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都属于外部动机,容易诱发学生的竞争心、功利心、虚荣心,但一般不具有持久的推动力量。

马思乐简介

1908年,马思乐(Gbzaham maslow)出生于纽约市,父母都是欧洲犹太人。1934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主修的是实验心理学。1969年,他同一伙不满意于心理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志士们筹组了人本心理学及精神心理学会,并在两年前(1967)当选了美国心理学会的会长。他在《精神心理学》第一创刊号发表了挑战性的宣言,名为“人性的远征”,并且宣称精神心理学为第四势力。

1970年,他订正了自己的畅销书《动机与人格》之后,开始撰写长篇《人性的远征》。不幸,心脏病复发,他逝世于当年的六月八

2、马思乐论道家的客观性

马思乐所谓的“神”或“精神”,不是西方宗教的神明,他的新定义也许是孟子在“尽心”章下所说的“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知谓神”的神。马思乐似乎没有读过孔孟之书,但他却引用过老庄。他在《科学心理学》多次提及了“道家心态”之外,更在第十章专门讨论了“道家的客观性”(The Taoistic Objectivity)以及“道家型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心理学第九章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