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理学
  3. >

教育心理学新规律,教育心理学新规律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心理学新规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心理学新规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在社会环境中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新规律,教育心理学新规律有哪些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3、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是社会心理现象,是关注于整个社会的心理变化;而教育心理学是关注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应该说,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范围比教育心理学更大,所以也是更基础的心理学科,但两者有一定的交叉。比如教育心理学在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等方面就会使用到社会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的流派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都有哪些结论?

贯穿心理学发展历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有:•结构主义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代表人物是冯特,主张研究人的直接经验,认为心理学的任 务是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原理和规律。

•机能主义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 心理学家詹姆斯,与结构主义相对立,认为意 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注重 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认为心理研究的领域应 包括心理过程的生理基础及外部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华 生和斯金纳,主张心理学不应仅研究人脑中的 意识,还应去研究那种从意识中折射出来的行 为,以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格式塔学派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代表人物有魏特 曼、考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的观点,重视各 部分之间的综合,不足之处是研究只局限于感 知觉的领域及它的一些原则有待进一步探讨。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 面,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 研究的新领域,但他过分夸大了人的自然性而 贬低了人的社会性。

•皮亚杰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瑞士,代表人物是 皮亚杰,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就是 从纵向来研究人的各种认知的起源以及不同层 次发展形式的规律,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人的 社会性和实践性活动重视不够。

•神经生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代表人物有加 拿大的潘菲尔德、瑞典的海登等一大批学者, 强调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研究。

•人本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主要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既 反对行为主义又批判精神分析,被称做心理学 。

的“第三种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创造力和 自我实现,主张心理学应从人的本性出发来研 究人。

•认知心理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一般认为奠基者 是美国的耐塞和西蒙,强调意识对行为的重要 作用和人的主动性,重视心理过程的联系。但 其存在的制约、缺陷,是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 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的意义。

弗洛伊德像。

教育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

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你有没有想过,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课堂?是自我成长?还是教室里的学生?思想意识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是最高价值。”这里的人特指儿童,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孩子。所以,这句话可以表述成“孩子是教育的最高价值。”那就意味着教育教学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严、个性、精神世界、发展潜力,尊重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而这一切都指向孩子的幸福!

所以教育教学,说到底是要给孩子幸福。但我们很多老师往往是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辛苦,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家长也爱这样对孩子讲,好像孩子的这段经历是为未来做准备的。

可我们的教育教学功能真的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吗?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即两个心,一个老师的,一个学生的,二者相沟通。

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而教师就是和不同个性的人打交道。因此,老师的工作要个性化,不能一刀切。

同时,老师要用爱心对学生真心真意的帮扶和关切,要面对学生充满感情,投入感情,而不是想如何去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在精神上融入学生之中,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提升思想境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心理学新规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心理学新规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