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心理学方法的总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心理学方法的总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除了赏识,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赏识教育的弊端是什么?
因材施教,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教法。
片面追求赏识教育,教法过于单一乏味,导致多而腻,腻而厌,收效不佳,并非出乎意外。
宜以赏识教育为主,常人乐于接受;其他教育方法相应跟进,怪人到处都有,教法必需不同寻常。
求真定务实,教育非作秀;教法可创新,目的只一个。
总而言之,教法追求适配,不可千篇一律。
关于教育的问题,主要停留在老师对于孩子的学习中所犯的错误,学校生活中所犯的错误,课堂教学中所犯的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错误,是不是有权力制止,是不是有一些可以有效的手段。
其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非常喜欢使用鼓励教学,也就是啪啪啪你真棒之类的一种课堂语言。
12年级的孩子这种教育教学非常有效,孩子们喜欢夸奖,因为打骂对他们没有影响,所以12年级的孩子这种鼓励教学,让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他们的心理都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可是到了高年级阶段,很多老师就会发现鼓励孩子,对于有些孩子已经没有效果了,这些孩子不管是基于什么原因,无论是家庭影响,还是家长影响,所有的鼓励,对于他们纹丝不动,所有的批评对于他们纹丝不动,他们已经修炼成了一个水火不侵的人。
所以说甭管你是赏识教育还是挫折教育,对于这样的孩子都无所谓。
因此我们觉得在教育中对于一个孩子是否能够成长,关键是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人生目标的树立,有的家庭教育对人生的目标树立的比较奇葩,就是能够上完学就可以。所以这种状态下,家长松一尺,孩子松一丈,造成了孩子的各项行为道德都有所下降。
教育就是这样,孩子在试探中慢慢成长,他们不断扩大自己自私的领地。
赏识也是一种压力,但这是一种正面的压力,老师赏识的学生,会有一种学习上自我加压的动力,说争气也行,说是受宠若惊也行,这样的学生学习是错不了的。一个不爱学习、不求上进的学生是不会得到赏识的。至于说缺点,这个有点难,上司赏识能干的部下,老师赏识品学兼优的学生,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记得好象拿破仑说过一句话:古老中国是一头沉睡着的雄狮,千万不要让他醒过来。
爱迪生说过一句话:天才是99%的勤奋,1%的灵感,但这1%比那99%更重要。
过去我们把自己喜欢的前半句拿过来用,慢慢地就把半句话当成了真理,也就忘了还有后半句呢。
所谓的赏识教育也是如此。
人都不愿意被批评,都希望被承认,喜欢听到赞扬,很多人受到赞扬后都会心情舒畅干劲十足,所以社交中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赏识(或者称为赞扬)。赏识要有比较具体的针对性,可以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一种行为及时加以赏识,效果会很好。
赏识或赞扬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做出赏识或赞扬行为的人,必然是对象敬重的、佩服的,或者说一直希望他能给予赏识或赞扬的人,至少也是他不反感的人。反之不仅不会有预期效果,还会势得其反。假如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和家长有矛盾的期间,来自家长的赏识和赞扬作用就不大。这个时期有些孩子会认为自己的家长什么都不行,会从内心里看不起家长,如果家长再去赏识和赞扬,孩子会反感地认为家长是无原则地讨好他们,自然就没有效果了。
教育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绝不是某一种方法就可以独揽天下完全奏效的。赏识教育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针对性的策略,是要区分对象和场合的,如果只是机械简单地使用赏识教育,一定会造成受教育者失去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客观判断能力,甚至培养出只能赞扬不能批评,只接受顺境不能承受逆境的脆弱孩子。
赏识作为一种策略,其实是诸多沟通方式的一种,因此教育与其它人际交往一样,要重在沟通,根据对象特点不同、对象的不同状态、具体情况的不同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沟通的方法和策略。既然是沟通,就会既有赞扬和赏识,也必然有注重方式的批评,还有自然而然的心对心的交流沟通,创造一种氛围彼此把心里话说出来,以及帮助教育对象理解判断的分析讲解,都是必要的。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道题,这道题最关键要从几下几个点
开始说明,这道题的观点只存在自己的个人意见
希望今天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典那年,中考只考语数外三门,课多特别累,一天进入教室感到不对劲
生笑眯眯对视着我,站在讲台上低头一看:干净的桌面上摆放着一瓶各种颜色的野花,一杯水,转身写字
清洗干净的黑板上写着:老师辛苦了,我们爱您!我感动的热泪盈眶,这就是情感教育的结局!下课后同学们嚷着说
为了老师上课心情好我们自愿进行的
赏识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面,教育是立体的,他有很多个面,不能以偏概全!
除了赏识教育,还有挫折教育等,还有少数人自学成才,既不需要赏识,也不需要挫折!
还是回到因材施教的轨道上来,对什么人,什么内容,实施什么教育方案,才是关键!
但愿人们都知道因材施教是有效的,也是最好的!
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家好,我是师者说,有17年的教学经验,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不考虑家长因素的情况下,要提高班级的成绩,主要在于教师,教师一定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也就是上好每一节课,孩子们上课时能把知识点都掌握了,课后作业也会写得比较轻松,孩子们也能找到学习的自信心,成绩也会很好。
反之,由于教师的种种原因,导致孩子们上课没有精神,没有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小学阶段,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备课,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制作选用合适的课件,并且熟悉它。
一堂课要做到,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快速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设计要重难点突出,结构清晰流畅。这些,教学设计上都有,那么在备课时,教师要熟悉整个小学阶段教材的内容编排情况,在备一节课时,要了解孩子之前已经学了什么。既要备书上的重难点,还要备预设,要想到孩子们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甚至有的细心的老师,每一个环节应该说什么话,都会写下来。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一堂课,知识点只有那么多,结构也大同小异,甚至于同一教案,同一个课件,让不同的老师来教,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备好了一堂课,只是能上好课的前提。
那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素质。
语言方面,教师上课的语言一定要精炼,不能太啰嗦,而且要具有感染力,有激情,能吸引住孩子们,年轻的教师们可以对着镜子多练习,找到孩子们最喜欢的样子。也可以在网上多看那些名师上课,比如:吴正宪、张齐华等等名师,相信能给您启发!
课堂上用好"评价",如果能积极有效地评价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能很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要用"你很棒","你很聪明"等笼统的字眼,要多用具体的,如"你听得真认真","你真爱动脑筋"等等。再比如,"刚刚小组活动时,孩子们都能做到分工明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真是好的学习方法"等等。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备课和教师自身能力提高上下功夫。当然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认真学习,一定会有很多的提高。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如果你是教师,有一天你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设计了难度恰到好处的问题,穿插了生动鲜活的故事和事例。课堂上,你风趣幽默,深入浅出,和学生之间也是频频互动,气氛活跃。
那么,你一定认为自己这堂课很赞!因为你的教学预设实现了,你确定的教学重、难点,都相当完美地得到了突破。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你的课堂教学无疑十分有效。
(网图,侵删)
但是,当你第二天信心满满地让学生复述这节课内容时,学生们的表现让你大跌眼镜!除了那些让他们哄堂大笑的笑话,他们竟然不记得你讲的其他东西!你挖空心思想让他们记住、掌握的内容,学生竟然压根儿没有在意!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你的课堂教学还有效吗?
(网图,侵删)
这样的情况可不是我的臆想,也绝不是个案,它时常发生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有效课堂关键是引起学生的有效思考。只有学生乐意思考的,他们才会记得牢靠。
为什么呢?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到了什么比教师教了什么更重要!从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出发,教师要想教得好,需要认真考虑教学设计实际上会让学生想到什么,而不是自己希望他们想到什么。
(网图,侵删)
所以,教师要力争做到“五个多想想”。
1.多想想备哪些学生会思考的内容。教学最重要的事情是,放学后学生还能记得什么?所以,从学生课后能掌握的知识开始备课。
2.多想想预设的问题学生能否解决。要安排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能理解、能完成、自己喜欢解决。持续地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会让他们喜欢上课。
3.多想想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必须学会各学科中那些反复出现的概念,搞清楚这些少而精的概念后,学生才能在学习该学科时有效思考。此外,如果讲的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某个内容,事先应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有关的浅显书籍。
4.多想想提供哪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尽量用学生有经验(直接或间接)的实例让他们理解新事物、增长新经验。如果可以,用两个以上的例子进行比较,以从更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
5.多想想应该怎么写好教学反思日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完善教学。就像精确制导,会更加精准,更为有效。
(网图,侵删)
本文涉及的认知学原理,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研究成果《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主要是:
1.如果老师教的东西总比学生所懂的难很多,他们不喜欢上课势在必然;
2.没有全面的事实性知识支撑,教师希望学生会分析、会思考几乎不大可能;
3.学生能记住的是他们真正思考过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心理学方法的总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心理学方法的总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