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理学
  3. >

学前教育心理学感知觉,学前教育心理学感知觉材料题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感知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学前教育心理学感知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感觉和知觉?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

(1)①感觉是个体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

学前教育心理学感知觉,学前教育心理学感知觉材料题

  ②知觉是个体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和某一种感觉相联系,而且往往是多种感觉协调活动的结果。在知觉过程中,人脑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化为整体经验,知觉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和身体状态整体的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和过去的知识经验。人的态度和需要使知觉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知识经验的积累使知觉更丰富、更精确和更富有理解性。

  (2)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①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新生儿已经有了味觉和嗅觉。这些最初的感觉是生理性活动,同时又是原始的心理活动。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原始的感知觉不断发展,日益分化,来自不同感觉道的感知觉,开始协调活动。

  ②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出生后第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比如婴儿分辨亲人和陌生人,依靠的是对不同人脸的初步的概括性反映,这是知觉水平的概括。1岁以后随着语言的萌芽和发展,婴儿反映客观事物的概括性水平逐渐提高。婴儿对事物的知觉逐渐和具体表象联系起来。由此逐渐开始出现对物体形状、大小、空间和时间关系的复杂知觉。2岁左右,当婴儿的语言和思维真正发生时,对事物认识的概括性水平,逐渐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③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比如对颜色的知觉,已经不停留在对射入眼帘的光线波长的反映,而把它归入某种颜色的类别,并且能够学会叫出颜色的名称,比如,幼儿会说:“像橘子那样的颜色”,或说出“橙色”。掌握感知标准的活动和思维活动已不可分割。与此同时,幼儿感知活动的目的性也逐渐提高,形成了观察的能力,4~5岁以后,能够逐渐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感知活动,掌握了观察方法。

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学前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即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1、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2、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4、学前儿童表征的发展  5、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6、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7、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8、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9、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10、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1、学前儿童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学前发展心理学:在内容上反映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新成果和新观念,不仅阐明了学前儿童认知、情感、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特点,而且揭示了学前儿童在交往、游戏及各类艺术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在结构上采用开架式,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分成编,每一编由具有灵活性的若干模块构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分别组合成适合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学内容。

1、针对对象不同:

学前心理学是针对儿童开发的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针对学前教育的教师教育方法而论;

2、涵盖内容不同:

学前心理学是认知、情感、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特点,揭示了学前儿童在交往、游戏及各类艺术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在结构上采用开架式,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分成编,每一编由具有灵活性的若干模块构成。

学前教育心理学,针对学前儿童教育心理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方法,理解幼儿各种活动的心理,如幼儿活动的实质、动机、过程和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前教育心理学感知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前教育心理学感知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