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理学
  3. >

教育心理学攻击行为,教育心理学攻击行为名词解释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心理学攻击行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教育心理学攻击行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庭教育中,父母最伤害孩子身心的行为有哪些?

您好!谢谢邀请!

教育心理学攻击行为,教育心理学攻击行为名词解释

我认为,一常拿邻居家孩子作比较,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二粗言恶语相向,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尊严,自尊心,三这个事必须听我的,按照我的要求做,倒置孩子没有主见,依赖性强,四家长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哭穷,赚钱难,工作苦,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像个罪人,包袱,从而失去了快乐,压抑自已的需求,真实想法

谢谢大家!


一,口无遮拦骂孩子。二、暴力相向打孩子。三,讽喻斥责伤孩子、四、横眉冷眼逼孩子。五,自以为是疼孩子。六,横加干涉管孩子。七,人前指责批孩子,八,喋喋不休烦孩子,九,夫妻打架吓孩子,十,不懂装懂欺孩子。

以上十条不甚全面,也是对当前社会抚养孩子成长的一点感悟和浅见!


基于爱的家庭教育,传播爱的正能量

这个问题问得好,是个开放性的问题,我从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角度来回答:

1.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说教,而是言传身教,行为习惯熏陶,第一顺位是夫妻关系,最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是夫妻关系糟糕😰,经常当着孩子面吵架或者夫妻离婚抢孩子,或者夫妻教育观念不一致,一个说往东,一个说往西

2.第二个顺位是亲子关系,父母只顾生,不顾养,没有情感扶养,没有跟孩子建立感情链接,孩子安全感没有建立,内心就会焦虑

3.第三个顺位是沟通模式,父母没有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没有掌握与孩子的共情沟通模式

4.心中有爱不慌张,孩子的身心健康,来源于好的土壤,来源于爱的扶养

5.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有很多不爱学习的父母。父母要成为积极的正能量,热爱学习,成长优秀的家长,孩子就能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

1. 孩子的自我價值

拿別人的孩子的優點比自己的孩子的缺點,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沒有自我價值。

2. 孩子對別人的認知能力

父母覺得我家孩子最優秀、最嬌貴,因此沒有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與社群份子價值。

3. 孩子的自立能力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孩子沒要也給,只是為了滿足父母自己的虛榮心,不給孩子發展自立的機會和能力。

4. 孩子的好奇心與判斷力

父母不認真回答孩子問題,覺得孩子的問題很煩人,讓孩子失去興趣,也失去理解和判斷力。

5. 情感成熟度與個性化的表達能力

父母忽略孩子的情緒,只要求他們學習成績優秀,認為只有學校要求才是對的,沒有細心觀察與培養屬於孩子自己的東西。

6. 自律能力

首先父母管不好自己,不能做榜樣,也沒有培養孩子養成自律的生活習慣。

7. 社會關係的重要性

父母接觸的人群沒有體現出社會交往中的相互依賴性。沒有教孩子怎樣去贏得別人的理解,做自己的支持者。

8. 幸福觀

幸福是一種感受,而不儘儘是成就。該教孩子如何為了幸福而能夠拿得起放得下。

其實,很多人最後都是付出給他們帶來最大的幸福感。

9. 金錢管理

父母亂花錢,購買超出自己實力的奢飾品,得不配位。

10. 笑對人生

父母悲觀厭世,不能欣賞生活中最簡單也是最美的東西。

最後,做父母的,對自己的父母不好,連一個好的臉色都不能給自己的父母,這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既然说的是行为,那我们就从行为这方面来着手谈。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这句话不是又在说套话,而是深切感受)。因为孩子今后的自尊、自信、自爱都是来自于成长家庭。孩子以后的生活、工作如果一塌糊涂,那也给整个大家庭带来了阴霾。

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打地基”的角色,房子盖得好不好、斜不斜,就看地基打的牢不牢!

有些家长,是不经意中,做出了伤害了孩子成长行为,有时不一定是有意而为之:

1、冷谈、漠视:孩子的成长中,是需要与爸爸妈妈的感情亲密,才能获得非常强的安全感。如果父母冷谈孩子(特别是母亲),孩子长大后,无法与他人建立很好的亲密关系。以后长大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为:反复谈恋爱不成功、不愿结婚、没有交心的好朋友。

2、贬低、鄙视:父母与孩子相处中,有时是下意识的一个行为--轻轻一瞥,都会包含着很多内容。有爱、宽容在里面,也有的父母是瞧不起、鄙视在里面。有时父母负性的这一瞥,像针一样扎在孩子内心,有的孩子一辈子都拔不掉。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为:自卑(或是自负)、焦虑、与他人关系紧张。

3、责打、谩骂:孩子犯错了,不一定要用这样的暴力方式解决。父母的这样行为,只会让孩子长大后会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怯懦、自卑,或是脾气暴躁、个性乖张,女孩容易出现随便找个人嫁了.......。

4、凡事代劳:孩子盛饭,说你不要搞,别烫着,我来搞。孩子洗个小手绢,说你不要搞,我来搞。这样的不管男孩、女孩,长大后,都变成妈宝,永远长不大。你永远将她(他)心理上控制在你身边。不要得意,这个孩子后续顶嘴、不听话,不知感恩,啃老也在等着您。

暂时先谈这几点吧,后续还想讨论,可以关注上方【找心理】关注我们,欢迎抛问题或探讨问题!

知乎中有个被浏览超过1263万的问题是“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总结了父母最伤害孩子身心的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1、动辄打骂、吼叫,迁怒和无视,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温暖。

孩子玩手机或电脑,踢球弄脏了衣服,弄乱了家里的东西,等待他们的是打骂、吼叫甚至惩罚;即便孩子没做错,可父母在外受了气,回来就拿孩子出气,迁怒于孩子,到头来还是因为孩子的错;整天忙于工作赚钱,一天到晚和孩子说不上几句话,孩子的喜怒哀乐一概不知也不关心。

《少年的你》中的小北,被父亲抛弃,被母亲嫌弃,13岁离家过上小混混的生活,从未感受到家的温暖。遇到陈念,唯一一个关心他的人,而宁愿为了保护她放弃自由、身陷囹圄——正是源自对温暖的渴望。

多少人因为感受不到家的温暖,而陷入心灵的流浪和痛苦

2、批评、贬损,对比别人家孩子各种不满,让孩子自卑怯懦

“你有脑子么?你是不是傻?”

“做什么都做错,要你有什么用?”

“你看看别人家小明……你再看看你……”

这些场景有没有觉得熟悉?考试不好、做题不会,就是傻、没脑子;做错了事,父母不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只会抱怨“要你有什么用”;看到别人孩子的优秀,不帮孩子总结学习,只会说“你看看人家”!

多少孩子就这样,从开朗活泼变成了自卑怯懦,胆小甚至抑郁,不敢相信其实自己也能获得成功,也能过得好自己的人生。

3、过度保护和监管,不让孩子做决定,让孩子成为巨婴或逆子

对孩子全身心付出,不让孩子遭一点罪、受一点委屈,孩子的要求能满足的要满足,不能满足的创造条件也要满足。从孩子没出生就为他/她规划好一生的路,中小学乃至大学专业都已预设好,接着安排工作、安排伴侣……只因孩子还小,他们不懂。

于是,一些孩子就真的不懂了,不懂珍惜、不懂感恩、不懂合作,没有基本生活常识和生存技能,从而成为离不开父母的巨婴。于是有了“48岁海归宅家啃老7年,82岁老母身患尿毒症状告儿子”,有了23岁健康小伙儿活活饿死家中……

还有一些虽然优秀,但只想逃离这样的监禁。电视剧《小欢喜》中的英子被妈妈逼到要去跳海。英子跳上海边的护栏,对着妈妈大喊:你从来都是以自己的想法,决定我的人生。妈妈说:我都是想为你好啊!——可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正是这些为了孩子好、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哭的父母们,把孩子保护在温室里,使他们成为了巨婴或是只想逃离的逆子。

心理学最获认可的自我决定理论表明,所有人一生都在寻找关联感(和家人、和朋友关联)、能力感(我能行)和自主感(我来选择),这是幸福的基石。父母最能伤害孩子身心的就是剥夺孩子的这些感受:用家里的打骂吼叫让孩子和家庭失联,用一直以来的否定打压让孩子自卑,用过度的关爱保护让孩子没有选择。

对照这些,我心中只留下反省、警醒,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做这样可憎可怕的父母。

我是致力于快乐辅导孩子的桐悦汇,欢迎关注,顺手点赞!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观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心理学攻击行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心理学攻击行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